〈雲林斗六人文風景〉
湖山岩大佛寺 文‧圖╱沈 橋
位於斗六市東端丘陵地區的湖山岩大佛寺,由於風景秀麗,清靜幽雅,且暮鼓晨鐘,梵音裊繞,不僅成為喜愛安祥寂靜的民眾們,經常流連徜徉的淨土聖地,同時也是斗六市近郊最負盛名的一處遊憩景點。
創建於清朝雍正三年﹙1725﹚的湖山岩寺,是雲林縣境內觀音菩薩信仰的重鎮。此地觀音信仰的起源,相傳是當時在附近開墾的閩南漳州人林克明,有一天突然見到一名身穿白色衣服少女,獨自在溪畔洗滌衣服。林克明一時驚愕不解,正想仔細再端詳,少女卻已倏忽不見。一連數天景象都是如此,他認為應是菩薩顯聖,除了在一顆巨石上書寫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幾個大字外,也與墾民合力建造了一座草祠,開始虔敬加以膜拜。
一、二百年來,由於觀音菩薩神蹟顯赫,經常吸引許多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,終年香火鼎盛,自此馳名遠近,逐漸發展成為丘陵山區觀音菩薩信仰的中樞。歷經世代傳衍,原先圍竹葺蘆搭建的簡陋草祠,多次修築重建之後,終於形成今日巍峨盛大的規模。
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湖山岩寺是雲林縣境內頗為知名的旅遊景點。每逢農曆春節期間,總有許多父母長輩帶領著孩童和家人,成群結隊從鄉間一路不停轉搭小火車和客運汽車,來到俗稱為「岩仔」湖山岩寺燒香拜拜,祈求觀音菩薩庇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。熙來攘往、川流不息的人潮,較之當時盛名遠播的嘉義梅山公園、北港朝天宮媽祖廟等地,絲毫也不遜色。
湖山岩寺宏偉壯觀的宮殿式大雄寶殿,建於民國四十八年。當時,除了一棟高達六丈餘的巍然大殿,以及遠從泰國迎奉安置的一尊玉佛外,沿著蜿蜒迤邐而上的山坡,還分別建有多座可供遊客乘坐休憩的涼亭、普渡眾生放生池,以及迴廊盤繞的藥師閣、可供民眾瞻仰的達摩祖師聖像,並且大量種植花草樹木等各種園藝設施。原本較為簡樸單調的寺容景觀,由於多項設施相繼完成,儼然成為一座壯麗高雅的幽靜公園。
翌年,寺方將湖山岩寺交給出家尼僧團經營管理。這座在雲嘉地區頗負盛名的佛寺,從此由過去民間信仰的香火廟,改為正信佛教的十方叢林。民國五十九年,「湖山岩」改稱為「湖山大佛寺」,簡稱為「湖山寺」。
為了使置身於當前工商社會的現代人,在忙碌之餘能夠有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,湖山寺從民國七十二年起,開始著手將寺前的一座小山,闢建成為國內第一座佛教雕塑公園。這座佔地約十公頃左右的公園,除了道路兩旁林立的千佛雕塑外,尚有紫林羅漢山、琉璃世界、彌勒大佛像、佛教文化館等多種景觀設施。從遠處眺望,觸目所及盡是一片金碧輝煌,莊嚴肅穆的景象。
尤其是近年完成的那尊巨大彌勒佛塑像,高達150尺,造型福泰,滿臉笑容可掬的模樣,矗立於山頭頂端,猶如聳入雲霄。不管從四面八方任何角落進入斗六市,大老遠便可見到它那散發著黃金般光彩的燦爛笑顏,彷彿在雲深不知處的山林裡,向著每一位路過或遠道來到斗六的旅人親切招手歡迎似的。這尊巨大的彌勒佛塑像,如今已成為斗六市馳名遠近的顯著地標。
從彌勒佛塑像前的台階﹙亦即雕塑公園山頂﹚,俯瞰瀏覽湖山寺,呈現於眼前的古寺、小湖、涼亭,曲徑通幽,彷如一幅花木掩映成趣,渾然天成的立體風景圖像。如果天候良好且視野開闊,轉身往西南濱海方向遠眺,廣袤的嘉南平原阡陌田野,以及處處盤旋迴繞的潺潺溪流,一一盡收眼底。大自然美不勝收的風光景象,令人頓感心曠神怡。
迴廊盤繞的藥師閣
湖山岩大門牌樓
巨大彌勒佛塑像,已成斗六的地標
湖山岩正殿
留言列表